許醫師分享──突如其來的發燒怎麼辦?新手父母別慌張!.JPG  

圖片來源:Favim

<<身體的熱從何而來>>

 

  人的體熱產生是來自於肌肉活動、食物代謝與基礎代謝產生熱量。人的體熱散失是經由皮膚的傳導對流輻射、汗水蒸發、呼吸、排尿、排便帶走熱量。

   由於人是恆溫動物,所以透過腦部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就可以維持人體溫的恆定。例如寒冷的時候人會肌肉顫抖,腎上腺素分泌以增加產熱,身體捲縮、汗毛豎起、皮膚血管收縮以減少散熱,炎熱的時候人皮膚血管擴張、呼吸加速、汗流挟背以增加散熱,懶洋洋不愛動、不愛吃東西以減少產熱。

 

  <<正常的體溫是多少呢?>>

   95%年輕人早晨的口溫介於36.3~37.1℃之間,兒童的體溫較高0.5℃,介於36.8~37.6℃之間,且肛溫又比口溫高0.5~0.7℃;故正常肛溫是37.3~37.8℃之間。人的體溫每天又有0.5~0.7℃的波動,通常早上6點最低,傍晚最高。如果我們要量小朋友的體溫,我建議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太輕的孩子量腋溫或背溫,一個月以上的孩子量肛門溫度最準。至於耳溫記得一定要把小朋友的耳道拉直並且沒有耳垢阻擋才能量出正確的溫度喔!

 

   <<為什麼會發燒?>>

   發燒是因為熱質(pyrogen)所引起的,熱質包括有細菌所產生的內毒素、外毒素;病毒所引起的發炎反應,單核球、巨噬細胞,內皮細胞受刺激所分泌的細胞激素等等。這些東西來到下視丘,使下視丘分泌前列腺素,然後前列腺素就會叫體溫往上調整,這時候身體就會用盡全力,包括肌肉畏寒、顫抖、皮膚血管收縮、手腳冰冷等方法讓身體熱度提高。

 

  <<為什麼要發燒呢?>>

 

  ●發燒是一個警訊,告訴我們要注意身體了!

   身體正遭受病菌入侵或是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讓我們從燒的程度去判斷病菌的威力以及病情的嚴重度。例如高燒到令人畏寒的話,往往代表是較厲害的細菌感染、菌血症、流感病毒感染或扁桃腺化膿等等。

 

  ●發燒可以提高人體的存活率!

  (1)細菌和病毒在高溫的環境中會喪失活性與毒性,如肺炎鏈球菌可在41℃的環境下自動瓦解。

   (2)人類的白血球吞噬及毒殺病菌的能力也是在發燒的時候特別有力。

   (3)簡單的說,下視丘設定要體溫升高是為了營造一個有利我方(活化免疫細胞),不利敵人(抑制病毒活性)的環境。

  

 

雖然發燒有上述的好處,但是發燒總是讓人會覺得難過。人每燒一度就會增加氧氣消耗15%,同時需要很多的卡路里去拉高體溫,必須花掉身體很多能量,同時會用去很多人體內的肌肉蛋白質來製造血糖、白血球等,所以大病一場後會覺得孩子瘦了一圈。

 

  有些孩子對於這些反應可能承受不住,像是心臟功能不好的孩子、發燒會痙攣的孩子以及孕婦體內的胎兒也是。所以有些人的確是需要積極退燒的。

 

<<誰應該積極退燒?>>

  根據研究,退燒對病情並沒有好處,中等程度的發燒對人體並沒有傷害;因為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效能,使用退燒藥會壓抑免疫反應,孩子體溫若沒有高起來還可能助長病毒、細菌在體內散播開,進而延緩疾病的康復。而且一直吃退燒藥會掩蓋病情,醫師在診斷病情的時候可以透過發燒的高低、發燒的頻率來觀察病情的演進,看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所以發燒得型式對我們追蹤孩子的病情是很重要的。而且退燒藥並不是沒有副作用的喔!像小孩子發燒就要避免使用阿斯匹靈作為退燒藥,因為如果小朋友是得到流感、水痘或有時候腸病毒感染服用阿斯匹靈之後就會引發雷氏症候群,造成腦部及肝臟的損傷。

 

  只有以下幾個情況才需要積極退燒:

●發燒超過41℃。

●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慢性肺病、心肺功能無法負擔太大者。

●患有神經肌肉疾病。

●有先天性代謝異常、糖尿病或貧血。

●發燒會引起熱性痙攣的人。

●孕婦為了胎兒健康。

 

<<要如何退燒呢?>>

   台灣兒科醫學會給大家的建議是,小孩子的發燒若是因為病菌入侵而引起發炎反應,睡冰枕、洗溫水澡、退熱貼等都不再是退燒的好方法。因為當發炎反應叫我們的體溫調節中樞把體溫升高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努力用盡能量燒柴升火,眼看水就要燒開了,家長卻又拼命倒冷水加冰塊,身體會覺得奇怪怎麼體溫還沒上來?於是又繼續燒更多柴,消耗多能量以提高體溫,這樣來來回回,小孩子就一直消耗能量,溫度卻一直不上來,最後孩子就虛脫了!

 

  所以現在並不建議在這種發燒的情況下給孩子睡冰枕或擦澡喔!如果要幫助孩子退燒,正確的方法是直接阻斷前列腺素的產生,也就是使用退燒藥物才對!

  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在發燒的時候,不管是幾度,若孩子沒有難過的樣子就不要退燒。有的小朋友當燒到39℃、40℃會感到不舒服,我們才幫他退燒,而且用藥退燒的時候不應該用很多藥讓孩子一下就退到36℃

,這樣經常會退過頭;而孩子溫度一退下來還是會再發燒的,在還沒消滅熱質之前,孩子再燒起來是很正常的情形。

 

<<發燒會傷害腦袋嗎?>>

   如果發燒不是因為得了腦膜炎或腦炎,是不會燒壞腦袋的。身體會自行控制體溫,再怎麼樣也不會讓體溫高於41℃。但若是因為產熱太多或散熱異常所導致的發燒(例如中暑或惡性熱),是和生病時體溫調節中樞調高體溫發燒不同,若沒有趕快阻斷產熱作用,並以物理方法散熱降溫,不多久體內的蛋白結構受到破壞,就會造成腦部永久的傷害,甚至導致肝衰竭、心肺衰竭,最後死亡。

 <<孩子發燒時該有的正確態度>>

   注意孩子的活動力才是重點!如果孩子雖然高燒40℃,卻仍有活力地玩耍,就不需太過擔心;如果沒有發燒,卻有危險的病徵,反而要特別小心。所為的危險病徵如下: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

●躁動不安、眼神呆滯。

●持續頭痛、頸部僵硬。

●呼吸急促、胸凹肋凹。

●心跳太慢、心律不整。

●口唇發粓、皮膚花花。

●尿量減少、哭泣無淚。

●三個月以下嬰兒發燒。

 

  如果有以上症狀,就要趕快帶孩子到醫院詳細檢查喔!

   一般感冒發燒三天多半是疾病的自然病程,孩子若精神很好,就不必煩心;發燒到五天還在燒,就要謹慎一些,帶給醫師看看有沒有厲害的感染或是感染引起併發症等等,不過病毒性扁桃腺化膿也常常會燒到五天左右;如果到了第七天還在燒就比較不尋常了,這時候一定要帶到大醫院好好檢查,因為可能要花費一番功夫才可以抓到病因呢!

   家長往往是因為不知道孩子是甚麼原因在燒才會擔心害怕,只要找到病因,適當治療,孩子的燒自然就會緩和。偏偏小兒科病人發燒大多是病毒類上呼吸道感染,也往往都抓不到是甚麼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只要沒有危險病徵的話,等待孩子用抵抗力消滅病源,渡過疾病的自然病程,就會恢復健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