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師分享--小小年紀生病不斷,一天到晚吃藥傷身怎麼辦?

小小年紀生病不斷,一天到晚吃藥傷身怎麼辦?.JPG   圖片來源:Favim

<<一定要吃藥嗎?>>

 

我將普通看病門診小朋友常用藥物分為兩大類:一是「一定要吃的藥」,一是「可吃可不吃的藥」。一般兒科門診常開的藥有:

1.細菌感染所用的抗生素

2.發燒開的口服退燒藥或退燒塞劑

3.呼吸道用的止咳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抑制充血藥物及抗組織胺

4.消化道的止瀉藥、軟便藥、消脹氣藥、益生菌

5.過敏症用的氣喘急性發作緩解藥物及保養控制藥物

6.其他比較專科的特殊用藥,像癲癇疾病、心臟疾病、風濕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等藥物.

 

  上述的藥物中只有抗生素、氣喘用藥及專科特殊用藥是「一定必要吃的藥」,其它都是可吃可不吃的藥。

 

<<如果吃藥沒必要幹嘛看醫生>>

  看醫生的目的在於:確立診斷並且檢查有無併發症

 

經過診查,如果小朋友的狀況是穩定的,就可以安心在家好好觀察小朋友的病情變化,若家長抱持的心態是「我就是不懂,都交給醫師了,你要把他看好,我三天後回診就應該要好了」,習慣性的用一般消費型態來看待就醫這件事的話,只會迫使醫師將所有描述過小朋友的症狀都各配一種藥,這樣只是會增加孩子身體的負擔而已。

 

<<抗生素不是萬靈丹>>

  真正診斷有細菌感染時才能使用抗生素!而且有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要用的早、用得好、用得夠。其實第一線的抗生素,用在治療細菌系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菌種。

   但醫師若為了打造好口碑,迎合家長們「神醫有神藥」的迷思,就習慣直接使用後線藥物,甚至叫家長自購買「比較有效抗生素」,治療起來百分之百都好了,但是長久下來一定會在小朋友身上養出更多抗藥性菌株,反而得不償失。而且細菌突變速度永遠比新藥研發速度快,未來恐將面臨無藥可醫。

 

<<不建議孩童使用的抗生素>>

1.四環黴素(Tetracucline)

會導致骨骼及牙齒的變性,使得牙齒變得黑黑的。

2.磺胺藥(Sulfonamde)

 會與膽紅素競爭結合蛋白,導致核黃疸的危險;有蠶豆症的人也不可使用,以免發生溶血反應。

3.奎諾酮(Fluoroquinolone)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會造成動物軟骨病變。

 

 <<不一定要吃的症狀用藥>>

   症狀療法用藥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舒服一點,所以我常告訴家長,雖然孩子在咳嗽、鼻塞、流鼻涕,但是如果不影響生活作息就不必吃藥,自己也會慢慢好。這些藥物包括退燒藥、感冒糖漿、抗組織胺、抗鼻充血藥物、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止瀉藥。

 

美國FDA對感冒藥物的力場,認為2歲以下幼兒使用感冒藥物並非必要,我們更應該要注意藥物使用在幼兒身上的安全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