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到了兩歲還沒有任何辭彙出現是”大隻雞慢啼”??這個觀念是很大的錯誤喔!想知道幼兒多大就開始會有意義的開口說話嗎?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定義.JPG  圖片來源:Favim

在談談家中寶貝已經兩歲但還不開口說話前,先跟各位媽咪們分享

王國慧 語言治療師的一篇文章

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界定與教育


「醫生,我的孩子兩足歲了,都還不會講話,怎麼辦﹖」

「都已經三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

「我的孩子都聽得懂,就是不開口講話」

這些都是在語言治療門診裡,常聽到小朋友爸媽焦急的詢問。到底兒童要幾歲開口說話﹖三歲的小孩該會使用多少的語言,才算正常﹖是什麼原因造成兒童語言發展遲緩﹖如果孩子真的語言遲緩,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呢﹖

 

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

根據以往的研究與觀察,我們發現一般的兒童語言發展有其一定的順序,首先是

(一)哭聲和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發聲的能力,而父母對嬰兒不舒服時的哭聲及快樂時的愉悅聲有適當的反應,是鼓勵幼兒語言發展的第一步。

(二)牙牙學語:約在二至四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無意義的聲音。因此有時候父母親會回憶說「他很小的時候曾經會叫爸爸、媽媽,但是後來就不叫了」但此時只是嬰兒自我玩弄不預期且無意涵的發聲。失聽的嬰兒也有此一階段,但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日益減少發聲。

(三)社交性發聲: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

(四)語調練習:到了八個大,雖然聽不懂小傢伙的用詞,但已有頗似大人講話的語調。

(五)第一個字:通常是出現在十至十八個月大時,並且先有一般的理解能力後,才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

(六)呢喃兒語:十八個月大後,隨著肢體動作的成熟,幼兒可以配合著手腳功能一起玩聲音的遊戲,如:一面玩車、一面發叭!叭!。此時大概可利用十至二十個有意義的字來進行多方面的溝通。

(七)鸚鵡式學語:兩歲的幼兒開始重覆大人說的話,直至約兩歲半時逐漸消失。

(八)語言交談:鸚鵡式學語後減少後,幼兒開始與大人真正的對話,並隨著年齡的增加與經驗的累積,語言能力也急速增加,但由於字彙的缺乏,卻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幼兒便出現發展性的口吃,但只要父母有耐心,同時使用簡短易懂的字眼和不疾不徐的說話速度,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給予幼兒一個好的典範,一般來說,七歲以前講話不流利仍算是正常的範圍。

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界標

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速度略有不同,雖然如此,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參考界標,來訂定是否有可能語言發展遲緩:

(一)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二)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三)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難以理解。

(四)五歲以後,句子仍常有錯誤。

(五)越長大越不說話。遇到這些狀況時,最好早日尋找專家協助診斷和訂定教育計畫。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

原因相當的複雜,主要有下列幾項:

(一)聽覺障礙。

(二)神經或大腦傷害。

(三)情緒障礙,如自閉症兒童。

(四)環境剝奪,如父母無暇與幼兒互動或過分溺愛,沒有讓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的機會。

(五)智能不足所表現的語言發展遲緩。

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需要的不只是幾節課的訓練,而是教育,是一個經年累月的培育態度,並且重要的是要有愉快且具刺激誘發的學習氣氛,才能有效的增進幼兒語言發展。加強教育的方法可以有下列幾個方向:

(一)建立聽覺學習:鼓勵幼兒注意聲音刺激,尤其是聽能損傷的幼兒。

(二)發展語言能力(理解認知):認知理解能力永遠早於語言表達,因此利用每一時機多跟小朋友「說」「說」事物,並可自然的改變姿勢與幼兒面對面互動,但不要勉強孩子站在你面前聽你說話,因為這對他來說是無趣而且難以控制的事。

(三)鼓勵發聲:當幼兒有能力模仿發聲時,要求他必須適當的模仿出聲,才滿足他的需求,使其瞭解語言工具對他意願滿足的重要性。而當幼兒開始模仿發聲時,不管對錯,只要其願意嘗試,我們都要鼓勵,即使只是口頭讚美,都是使其願意繼續學習的動機。

(四)模仿動作與發音:最有效的是「玩」聲音,例如:玩火車遊戲,一邊擺動雙手,一邊發出鳴……七恰七恰;或是模仿動物叫聲。重點是要用「玩」的態度,才能吸引幼兒學習模仿。

(五)口腔動作:這是針對一些在生理上有特殊障礙的小朋友,分別對其呼吸(如:練習吹氣)、唇(如閉唇親親)、舌(上下左右外內動)、下顎(大口咀嚼餅乾)等做動作練習,以加強說話所需的口腔功能。

 

相信家中有長輩的媽咪們有聽過「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發牙,十捏周歲獨站穩」

這句俚語很有智慧的將寶寶的發展依序點出。但令人擔憂的是現在仍有許多家長還抱持著「大隻雞慢啼」的觀念,導致發展遲緩兒童來不及在3歲前的大腦神經快速發展階段被早期發現,因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期,影響孩子未來的身心發展及學習。

 

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發展任務必須完成,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發展,但是每個寶寶的發展有快有慢, 0-3歲是孩子的黃金治療期,儘早發現家中小朋友的問題並接受療育。若錯失小寶貝們成長的黃金期才求助醫療教育,成效已大打折扣,想補救也已經很難了。

善用兒童健康手冊,不要錯失黃金期

「兒童健康手冊」內專為未滿7歲的寶寶所設計的七次「兒童健康檢查」,依補助時程及建議年齡至小兒科或家庭醫學科進行各項身心發展的檢查,把握寶寶成長黃金期,期待每個寶寶都能健康安全的長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